【设为首页
 【加入收藏
 【联系我们

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文荟萃 > 详细内容
追寻小学美术教学的活水源头——吴伟
发布时间:2011-10-22  阅读次数:2249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——浅谈如何挖掘小学生的美术创作潜能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
论文摘要】:从孩子们拿起笔,努力描绘自己眼中的美丽时,将他们这种天生具有的表达认识与情感的自我倾向,展示在大人面前,这种最原始的也是最宝贵的儿童美术,在充满着艺术情趣的环境中,通过适时的引导,将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。挖掘出学生心中的“美之源”,并让这片源泉,一直保持着活力!
关键词】:小学美术创作  兴趣       欣赏       审美
《美术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所以只有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,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。”我们对孩子的美术教育,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教会他们绘画的技巧,而要引导他们发现存在于平凡中的艺术之美。
从孩子们拿起笔,努力描绘自己眼中的美丽时,将他们这种天生具有的表达认识与情感的自我倾向,展示在大人面前。这种最原始的也是最宝贵的儿童美术,在充满着艺术情趣的环境中,通过适时的引导,将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。
如何挖掘出学生心中的“美之源”,并让这片源泉,一直保持着活力?不如试试下面的办法吧!
一、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
20世纪最富有诗意的艺术家克利认为“艺术不是再现看到的东西”,而是“要使人们能够看到美的存在”。生活离不开美,美使我们的生活更充满快乐。四季的风情,天地的变幻,万物的神奇,宇宙的奥妙……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,不停地变换容颜,为我们展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,让我们每天都生活美的惊喜中。可当我们让学生去描绘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的时候,我们惊奇地发现,孩子们对于身边这美好事物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正如罗丹所说,我们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美的发现。作为一名老师我在思索,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欣赏美的能力。而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于一点一滴的培养。
1.融入生活,发现美
《美术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所以只有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,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。”
艺术源于生活,又作用于生活。而美术,更是提炼于生活,服务于生活,更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实用功能。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,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,教育必须从经验,从每个人实际生活经验出发。新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,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活体验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,引导学生运用“生活经验”,回顾自己看到的自然景象和经历的生活情景,以此来指导美术创作活动。
实际生活体验始终是孩子作画的第一位,老师要循序渐进、因势利导,引导孩子回忆他的生活体验,将现实中美好的场景作为美术创作的素材,使现实生活与艺术紧紧地融为一体,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稚嫩笔触表达各种生活体验,使孩子懂得生活即欣赏,懂得欣赏即获得了艺术。
2.创造艺术,赞扬美
创造是“无中生有”的事情,它需要在一种自然的、自在的、自发的氛围中酝酿产生。美术创作是幼年时期激发创造的最好方式之一,成人的引导与干涉必须建立在以孩子的眼光去欣赏的基础之上。给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,不断激励他将一切美好的事物渲染得广阔而久长。
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创作的机会。例如,让孩子观察、寻找生活中的色彩,然后在画纸上表现他们喜欢的色彩,让孩子尽情宣泄自己心中的颜色印象。当孩子画出纷杂的线条与各种符号后,你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?孩子们的回答,将会为你展现他们出其不意的一面。这个时候,我们要以惊奇赞扬的语气,去评价肯定孩子的作品:“哇,你真棒!你的画真有创意!”
二、给孩子一对聆听美的耳朵
很多时候,美术与音乐是分不开的。不同的声音,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情感与创作。听到雷声的时候,孩子们会想到乌云密布的天空和倾盆大雨。听到潺潺流水声时,他们会想到在山间愉悦奔走的泉水。
比如在教《小雨沙沙》一课时,我就采用让学生仔细听许多下雨的声音,然后让他们来区分哪些是在下大雨、哪些是在下小雨等等,让学生通过自己以往对雨的印象来进行辨别,分辨出来后,让学生用各种线条来表现你听到的雨声。在声音感官的刺激下,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作画的积极性。
听音乐中感受色彩,发挥想象。将记忆中的画面,再次清晰的重现在脑海之中,并通过画笔,在纸上精彩重现美丽的画面。
三、给孩子一张描述美的嘴巴
“谈画”,是指用谈话的方式谈论绘画作品,这种“谈画”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儿童画创作,还利于融洽师生关系,而且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,也有着显著的作用。但在辅导儿童创作中“谈画’环节却常常被忽视。我认为我们不但不能忽视“谈画”的作用而应该更加重视,因为“谈画”的作用。“谈画”能使儿童在作画前做到“胸有成竹”,可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,可以使教师更“懂”得儿童画,真正能看懂儿童的艺术品。
没有素材的时候,会让学生失去了绘画的兴趣,素材过多的时候,同样会让学生因为抉择,不晓得画什么好而困扰不已。在动笔前,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畅谈的空间,让他们探讨自己的想法,在交流中迸发灵感的火花,构思好全图。画起来的时候,如鱼得水,将自己的作品“一气呵成”。
四、给孩子一双创造美的双手
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“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。”确实,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学生力,有利于萌发学生的创造性。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,剪纸倘若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,不失时机地进行人类创造精神的早期开发,让学生纸中发展创造性思维,参与创造性游戏,则对于培养学生敢想、敢干,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大有裨益。因此我在新课程教学中应重视手工制作活动。
(一)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。
1.要想使学生的手工技巧获得发展,最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。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如果学生对手工有了浓厚的兴趣,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、去听、去动脑想、动手作,积极探索,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。在剪纸教学中,我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约束学生、训练学生。根据学生的生理、心理特点,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手工兴趣。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投入手工制作活动,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。例如:在剪花瓶的教学中,先收集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不同的、花纹漂亮的花瓶图片,在班上开一个展示会,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仔细地去观察花瓶,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。其次,我又在学生面前,现场展示剪花瓶。当一张张纸变成一个个奇特的花瓶时,学生难以抑制的跃跃欲试的心情,在脸上表露无遗。在剪花瓶的过程中,不过多地干预他们,让他们自己去尝试,去创作。当一幅幅富有想象的花瓶作品被展示在教室、走廊的墙面上时,学生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,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。
2.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。
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。在学生手工制作时,除了提供剪刀、手工纸外,还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。如:宣纸、颜料、助染剂、胶水、毛笔等,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,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,丰富主题情节,并引导学生创造出最高水平。如: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,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,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、图案别致的剪红作品,进而我又发展了学生自己动手染纸,根据自己剪的作品,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颜料进行染纸。通过对图案设计、色彩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,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。
(二)精神环境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、自由,且利于交流的氛围。
在平时指导学生剪纸中,我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,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及艺术创作,并及时给予赞扬。如:“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,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?”“这张面具是你创作的吗?你真了不起。”由于我给予每个学生被认可的快乐,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,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,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,更富有创造勇气。
(三)适时指导,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。
对于学生每一件作品,我都加以肯定,遇到困难时,稍加指导,使学生重新获得创作的热情。教师的指导、帮助,使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长处,对我以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,他们也乐意接受,有助于打开他们再创作的思路。
五、给孩子一颗感受美的童心
毕加索曾经说过:“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”,这是对儿童画的美的真谛的表达,但这些“艺术家”的作品常让你摸不着头脑。低年级的学生,从生理到心理,尚处在不成熟阶段,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,画出的画就会不成比例、不流畅。所以,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,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评价,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,用“童眼”去看、用“童心”去欣赏。那么“童眼”、“童心”又从那里来呢?我告诉你一个最好方法,那就是“谈画”,和孩子谈他的作品,通过他的语言去理解他的画。每个儿童都拥有一个诗意的、童话般的美术世界。让我们教师、家长共同保护好这些儿童艺术的童年,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心中,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。
       只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,将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,在生活中体验美术的魅力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,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,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综合艺术创新力,使他们享受到美的陶冶和参与的快乐,给他们自由的空间,展开理想的翅膀,飞向那更广阔的艺术天堂!朱熹诗云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相信有了生活这股活水,新世纪的美术教育一定会焕发出源源不断的勃勃生机。
  
参考书目】     :
1、《美术课程标准解读》(实验稿) 主编:尹小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
2、《中国美术教育》第156期 主编:周德藩 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学校简介   广告服务   联系方式   家校交流   版权声明
江苏省沭阳县钱集小学 版权所有  
地址:江苏省沭阳县钱集镇 联系电话:0527-83890034
 Copyright 2011 钱集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 网站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