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设为首页
 【加入收藏
 【联系我们

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美文荟萃 > 详细内容
巧用手中笔,点亮智慧灯——王玉梅
发布时间:2011-10-22  阅读次数:2204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——浅议低年级数学课堂中“画画”的应用

【内容摘要】:在数学教学中,低年级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各个知识点,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,却不尽如人意。很多一年级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文字题,这与他们的识字量和形象思维有一定的关系。在教学解决文字题时,我发现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,这样可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,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,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。
【关键词】:数学   识字量     图形     思维
  低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虽然已认识部分汉字,但其识字量仍然很少,很多学生在文字题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。由于每个学生都对画画感兴趣,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点,把文字题用图形画出来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。实践证明,画数学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数学活动,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用这种形式解决问题,同时教材中丰富的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原型,孩子们喜欢通过画画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。
一、     数学与图形相结合,把思维画出来。
对于低年级学生,由于以形象思维为主,所以当学生解决一些文字题时,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解题之前,先画画图,把数学与图形相结合,用图形来揭示文字中的数量关系。尤其是对一部分接受能力、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,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题意,借助图形的直观作用,引发联想,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,最终可以化复杂为简单,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例如一年级期末试题:小明排队去买票,在小明前面有10人,在小明后面有7人,一共有多少人买票?一年级学生解决这样文字题时,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10+7=17(人),据统计错误率非常高。如果老师光用言语讲述,恐怕学生还是很难理解,但是若用画图形的方式就容易得多,我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小明和其他人(如小明用●表示,其他人○用表示),再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: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○●○○○○○○○
借助图形的直观作用,学生一数就明白了“小明前面有10人,后面有7人,再加上小明1人,一共是18人。”就这样借助一个简单的图形,帮助学生理清思路,一目了然。
二、     数学与简笔画相结合,激发学习动机。
学习动机,是一种学习的需要,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;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、愿望或兴趣等形式,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。心理学研究表明: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,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。对小学生来说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。一年级学生,识字量与数学文字题要求不同步。学生在做题时,不能很好理解题意,给学生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,甚至老师用数字讲解学生也难以理解,如果用简笔画学生就容易理解,简笔画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,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,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,使抽象的内容更直观、更具体化,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,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。
一年级下册,孩子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接触到两数相差题目。如:小华家养了15只白兔,7只灰兔,白兔比灰兔多几只?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不大,思维受到限制,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三句话,学生们却很难理解题意。我采用的一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小朋友动笔画,用一个简单的○来代替一只白兔,●代替一只灰兔,在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纠正,画完后同桌交流,并说说自己的想法,很好地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。学生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领会了题意,从而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了。
整个教学环节中,一年级的小朋友充满了兴趣,学得兴致勃勃,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。就在简单的画的过程,学生易做,老师少讲,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,不但可以突破重难点,还可以使学生学会用简笔画解决数学问题。如果我们的课堂上能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感觉,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精彩。
三、     数学与直观图相结合,寻找关系
把数学与图画相结合,还可以用图画来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。一年级图画形式占多数,特别是有大括号的图,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,解答文字应用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分析数量关系,是学生能不能顺利解答题目的前提。虽然他们开始学习文字和数字,学生考虑问题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周密,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性。因此,在数学教学中,实物和直观图都是重要的辅助工具,当把文字和数字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时,就更易于儿童的理解。这时,老师只要恰当地引导学生来画一画,以画促思,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题。
如:一年级有这么一道题:“鸡11只,鸭有6只,鹅有8只。(1)鸭和鹅一共有多少只?(2)公鸡有7只,母鸡有几只?”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,条件展示的信息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涉及。的确,一年级的学生把一个条件运用到两题中,确实是存在一定困难的。看到学生陷入了困惑状态,我轻轻提醒一句:你能用大括号画出来看一看呢?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,纷纷动笔,不一会,就有人画出来了第一小题,○○○○○○       △△△△△△△△  
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?  
(○表示鸭   △表示鹅)只听见下面有人叫:“鸭和鹅一共有14只。”一会儿,又有人叫:“母鸡有4只。”还高兴的跑到我面前展示他的画法:□□□□□□□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?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  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11只
(□表示公鸡)……响应的学生越来越多。刚才的疑问也在动笔画的过程中解决了。  
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,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。如果光凭想象,学生的考虑一定会出现不周全,这时,通过简单的草图,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图形的直观形象相结合,不失为一种简洁、有效的学习方法。
另外除了以上的几点,我认为解答一年级的文字题,还需要增加数学生活经验积累。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,教材中的很多题目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,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。如一年级有这样一道习题“小红走一层楼需要1分钟,走到5楼需要几分钟?”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,觉得走到5楼就是5分钟,因为这个经验对他们来说,是不需再思考的。我微笑着问:“这道题真的那么简单吗?”同学们纷纷议论,并动手画草图,最后发现走到5楼实际上只走了4层,得出结论需要4分钟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我引导学生要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,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,开阔视野,为解答文字题打下坚实基础。
总之,数学学习方式多种多样,题型灵活多变,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。动手画画,让学生从“画”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,并能有意识地用“画”的思想来解决问题,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使学生学得轻松,学得扎实,体验学习的快乐,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
  
  
【参考文献】:
1、《小学数学教学论》       人民教育出版社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李光树       2003
2、《小学数学专题研究》   苏州大学出版社   李星云       2001.10
3、《教育心理学》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
4、《数学新课程标准》       人民教育出版社
  
  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学校简介   广告服务   联系方式   家校交流   版权声明
江苏省沭阳县钱集小学 版权所有  
地址:江苏省沭阳县钱集镇 联系电话:0527-83890034
 Copyright 2011 钱集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 网站管理